易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而“观象于天”就是根据通过对宇宙天体、天象、星辰的观察,抓住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其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来确定春种,夏生,秋收,冬藏的耕作过程时间和定时。
中华民族祖先远在几千年前就已知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确定适应于农时和定时。如立杆测影,漏沙定时,日圭观象等,都是与天文和择日择时有关系的活动。但,最先设立观星台进行系统的对天体星象星辰的变化来决定农时的是4500年前商人阏伯,现在在河南商丘地方的阏伯观星台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固定的天文台。
据《左传*阏伯》中记载:早在4500年前,阏伯通过观察宇宙中八十八个大星座中的位于距地球520光年(这这是远取诸物)的巨蟹座 的28宿的心宿第二颗星*也是夜间最亮的星~大火星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变化,观象授时,及时’准确的指导着人民进行农耕狩猎种植收获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和做好旱涝风寒的准备。从而引领先民们安居乐业顺时作息的与自然同步的观念。同时,也以此做为界定民俗活动时的用事吉凶的方法。
故后来从易经中引伸出了天文学及再由天文学分离出来了的择日学的学科。
可见,《择日学》是有科学根据的。
故现在的择日用事,就是要取一个能与个人命局、方向、方位、与宇宙气场运行轨迹同步,能起化学反应摧吉避凶的大吉日子办事,就能起到事半功位的功效!
这就叫:“顺天而行,则昌!逆天,则亡”的道理。这个天,就是:宇宙中的天象及星辰间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气场、引力对人们日常的影响!这个天:就是天道!天平!天理!
(来源:东方易学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