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锌霖老师以《易经》的哲学思想论人类与自然命运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奔流不息!充满着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高度的思想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而《易经》就是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作,它从远古走向今天,仍然在无时无刻指导着人们向前发展的方向和行动指南。它的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天人合一的环保概念和绿色思想,在今天更是被全球所有国家视为至宝的金科玉律。

《易经》中的八个卦:乾坤震巽离坎艮兑,指的是代表宇宙与大自然中现实存在的八种不同的总物质!它依次为:天、地、雷、风、火、水、山、泽。它同时又是代表宇宙自然界的空间方位,依次为:乾(西北)、坤(西南)、震(正东)、巽(东南)、离(正南)、坎(正北)、艮(东北)、兑(正西)方位。

同时,《易经》八个卦中也即八个宫对应着大自然的五种元素,也称阴阳五行,在中医中也代表人的五脏,近代地球五脏六腑也成了学生们必考知识点,如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乃地球之肾、绿地是地球的肝脏,海洋是地球的心等等。所以更加说明人类和环境必不分开的整体,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极为重要,其中一个被破坏,整体都不能运作。人类也如此,人类全身器官也对应着自然的五行属性,中医重视调理人体的平衡性,大方面讲如阴阳平衡,则寒热适度而身体安适,虚实平衡则强弱居中而心气调和。详细说人体的“糖、酸等”过度都会导致器官产生负荷运作,若哪个环节不运作,所以器官都受影响,整个人也活不成了。

《易经》高度集中人类与自然活动息息相关的思想。《易经·蹇》卦,下艮上坎,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艮阴阳五行对应土,大自然代表山,坎代表水,人在涉水中行走,自然是有所阻碍,在危险中止步,自然是明智之举。因此应等水潮退去,方可一路顺畅。《易经·济》卦也如此,上为坎,下为离,人们想喝汤喝水,必须将水煮沸,才能饮用,因此得生火煮水,这样水火才能相容。《易》主讲变易,世间万物皆阴阳,所以事情必有对立性,故也有水火不容,即《火水未济》。《易经》有一词广为人知,“物极必反”,《荀子.哀公》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民众比喻成水,道理也是一样的,更加说明人与自然无缝隙的贴合生存。人类可以将森林踏为平原,大自然照样可以用“海啸山崩”“沙漠风暴”把人类带走。所以“无论蹇卦还是既卦,都离不开其他五行的制约或者互相扶持,才能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如果生火,那就离不开钻木取火。涉水难行,就要等木来吸收些水份,或者围堤困水,达到土不崩,各自实现价值最大化,木源于森林,若无法取木生火,则五行缺一,火源即断,则生命垂危。故必须让整体达到同等平衡,生态系统亦能平衡,人体阴阳也能平衡调和。

可见,上古先贤所创设的《易经》就是根据对人与宇宙及大自然之间的观察从而得知了人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校训出自《易经·乾·象》和《易经·坤·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天道永远在不停的变化,谁也阻挡不了。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也要像大地一样能够容载万物。这不仅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包括“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的观念。

环境和人类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奴仆关系,是同等地位的。古代早有人和环境共同生存的,人与环境是能够互相感知的典故。如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希望格出圣人之理的典故,和竹子相处了七天七夜,产生了广为人传的“格物致知”;

古代有思想为“天人合一”,讲得最基本就是人类对大自然感知,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类在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但也不排除现在有些企业进行轮班制,若是长时间晚上工作,白天休息,这也称为“阴阳颠倒”,人体全身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代谢絮乱,伤肝脏、肾脏等导致器官病变。进一步说明,即是一年四季冷暖程度变化的规律,人类从而做出添衣减衣的行为,这种规律亘古不变。中医基础理论有一题为:“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什么?”答案是主要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古人也提出“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也亦之。”“人也亦之”意思为人也一样,在三伏天天气为最热,人体也要因为受到自然界温度差变化,导致毛孔增开,散出体内留下的寒邪。一旦这种规律被破坏,其他因而变化的规律都不平衡,人体感知能力也会絮乱,生存环境也会遭殃。

易经中的坎卦,所代表的就是大自然中的水,水就是大自然中的血液,江河溪流就是大自然中的血管,它与人体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若大自然中的江河溪沟的水都成了臭水,那自然环境就等于没了生气,就象人类的身体得了血液病、血管堵塞一样,人就会得重病甚至没了生命;易经中的震卦巽卦,所代表的就是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若水污染了,草木没有清沏干净的水滋养,那草木就要枯死,大自然中的花草就象人体的毛发,大自然没有草木,就象人体没有毛发一样,而易经中的坤卦艮卦所代表的就是土壤,土壤就是大自然的皮肤,大自然中的土壤流失,就象人体没有了皮肤一样….等等。

所以,易经中所论述的内涵,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生生相息、唇亡齿寒的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二0二0年十月一日于广州

(来源:东方易学家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