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林忠军,男,汉族,1960年出生,山东莱阳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周易经传研究、易学史、易学哲学、出土文献与易学、易学与管理、韩国易学等方面。
照片
主要经历
1984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同年留系任教。
1991年晋升为讲师。
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9年晋升为教授。
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
主要著作
《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
《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
《易纬导读》
《周易郑氏学阐微》
《易学源流与现代阐释》
《明代易学史》 (第一作者)
《清代易学史》(上下卷 第一作者)
《周易郑注导读》
《周易经传白话解》(合作)
《易学心知》(主编)
《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合作)
《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十二册(主编)
承担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地基重大项目:明清易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象数易学史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地基重大项目:两宋时期的易学流衍与哲学发展
主要论文
试论易学象数起源与《周易》文本的形成 《哲学研究》
顾炎武易学思想与清初易学转向 《东岳论丛》
毛奇龄推移说与清代汉易复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李鼎祚《周易集解》与两汉象数易学 《齐鲁文化研究》
汉代易学的解构与重建——论牟宗三对郑玄易学的哲学解释 《国学学刊》
论郑玄以《礼》解《易》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
从战国楚简《周易·艮》谈《周易》脱卦名问题《周易经传文献新诠》
孔子儒学视域中的筮占观 《学术月刊》
论上博简《凡物流形》“豸”字的内涵及哲学意义 《哲学研究》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北京大学学报》
来知德易象说及其意义《周易研究》
《易传》符号解释视域下的儒道互补会通 《山西大学学报》
论易传的解释学:交感与会通——兼论《易传》解释学与西方解释学之异同 《周易研究》
中国早期解释学:《易传》易学解释的三个转向 《学术月刊》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解释及其转向 《北京大学学报》
试论《易传》人本管理思想《中州学刊》
读郑易管见《周易研究》
胡煦纳甲说内容意义及学术转向《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论俞琰儒道会通的易象观《道学研究》
论汉儒以象解易方法《东亚汉籍译解方法初探》
从《周易》二重性谈《周易》是古代管理学 《哲学研究》
从虞翻看汉儒以象解易方法《儒学与当代文明》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本《周易》版本的价值 《周易研究》
从诠释学审视中国古代易学《文史哲》
郑玄易数哲学《孔子研究》
郑玄与两汉易学《象数易学研究》(三)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中国哲学史》
《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势《哲学研究》
郑玄易学思想的特色《中国哲学》第24辑
孟喜京房的象数易学《中国哲学》第23辑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社会科学战线》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易学价值 《周易研究》
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 《孔子研究》
论两汉易学的形成、源流和特征 《山东大学学报》
论以史治《易》 《国际易学研究》第五辑
试论现代易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理论学刊》
丁易东象数易学 《周易研究》
论象数易学演变特征及其意义 《学术月刊》
崔憬与侯果易学思想述评 《象数易学研究》(二)
社会职务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易研究》编辑部主任
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
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
中华孔子学会理事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委会委员
《巴蜀全书》编委会委员
人民大学复印中心《中国哲学》学术委员
国际易学研究总院常务院长(台湾)
中国河洛易经学会学术顾问(台湾)
新加坡易经学会学术顾问
主要荣誉
论著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项。
国学随笔
随着晚清的社会剧变和西学的持续传入,中国学术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晚清时期的易学家,本着救亡图存的宗旨,以其宏大的学术视野和渊博的文化知识,建立了饱含现实关切的易学体系。他们在检讨汉宋易学尤其是历代象数学和吸纳西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世界之眼光观其象”的易象论;从象数、义理和道器关系的角度论证了象数在易学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力图从《周易》象数中开显出物质文明;又用西方进化论学说比附《周易》,以此宣扬变法革命等先进思想。这些新方法、新内容,深刻改变了易学研究的旧有形态,实现了易学范式转换,开启了新语境下易学系统的重建。尤其是晚清以杭辛斋为代表的易学实为古代易学向现代易学过渡的标志性成果。既宣告了晚清易学的终结,也标志着现代新易学的开端。然而,他们为了达到救亡图存目标而急于求成,缺乏严密论证,用《周易》简单地比附西学,故其研究成果仍然存有不严谨或牵强之嫌,这不得不令人深省之。反思晚清易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应当指出,当时仍有相当一部分易学家,漠不关心现实,仍然坚持传统的研究理路治《易》。
参考资料
1. 林忠军百度百科
2. 林忠军教授
3. 林忠军:论晚清易学之转向